文章 点评 投票 小组 唠叨 问答 活动 相册 资料 用户 我的社区

[创作理论]搬运丨New Weird, “新怪谭“的入门指导手册

2019-02-01 01:30:02
0
3413
  诺德2018-4-19 搜集自某澳洲华人论坛 :
  
    这是四年前我翻译的一篇幻评文,介绍欧美最近十几年内新兴的一个名叫“新怪谭”的幻想次文类,也是科幻奇幻史上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浪潮。作者是爱丽丝•戴维斯Alice Davies,原文地址 http://www.sfra.org/sf101newweird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写到的新怪谭代表人物之一杰夫•范德梅尔Jeff VanderMeer正是今年美国科幻奇幻星云奖的最佳长篇小说的得主,其获奖作品《遗落的南境》即属新怪谭
  
  新怪谭旗下作品我本人非常喜欢柴纳•米耶维China Mieville的《伪伦敦》 Un Lun Dun,另有译过米耶维长篇的朋友大力推荐《地疤》The Scar,近期也打算读一下
  
新怪谭”粗略来讲就是模糊了类型边界,融合了科幻奇幻恐怖等不同风格的幻想文学
  
  新怪谭入门  New Weird 101
  
  - 爱丽丝•戴维斯
  
  原载于《科幻研究协会评论》第291期(2010冬季号),页6-9
  
  新怪谭。谁在写?是什么?真的存在吗?真的新吗?真的像有些人想的那样,不仅听上去比“次浪潮”更妙,实际上也更有趣得多?要不我们就叫它什锦大杂烩?
  
  ——迈克尔•约翰•哈里森,2003年4月29日
  
  新怪谭:方兴未艾还是昙花一现?精确描述还是笼统概括?依然活跃还是已经消亡?全新事物还是不外乎 “侧流”或“间隙” 或“跨类” 等推想小说的另一名目?上文所引迈克尔•约翰•哈里森的问题曾在《第三选择》杂志网站的讨论板上引发了一场历时86天,留言数以万计,内容面面俱到的大争论。自那时起,新怪谭一词便陆续见诸于各种期刊、社交博客和个人站点上。访谈出现了,书迷会开办了,作品选集也面世了。至少有两本类型文学史提及新怪谭:罗杰•卢克赫斯特的《科幻小说》(2005),法拉•孟都尔颂与爱德华•詹姆斯的《奇幻简史》(2009)。当然,一部分当年的领头人如今已和新怪谭刻意拉开距离。那么如此一来,其文类、读者大众乃至评论界学术界将会走向何方呢?
  
  是耶非耶
  
  自新怪谭大争论发端以来,很多评论家、作家和读者都认为,这个名词不过是某种现有次文类的改头换面。比尔•康格里夫和米歇尔•马夸德就曾声称“‘侧流小说’,即柴纳•米耶维最近冠名为‘新怪谭’的跨类文学作品”,是澳大利亚作家已经写了“几十年”的东西了(页9)。其他人则把新怪谭等同于间隙小说、新近定义的激进奇幻以及更宽泛的跨类/间类后现代推想小说。
  
  然而,若看看那些多少算是新怪谭旗下作家的观点,这一新兴次文类的特征价值就鲜明易见了。新怪谭代表作之一《烽火纪年》(2004)的作者斯特芙•史文思顿是第一批出面回应哈里森的作家之一。她评价新怪谭是“幻想文学界妙不可言的新事物”,它 “生动”,“精巧”,“不拘一格”,“世俗而富有政治色彩”,并且“最重要的就是细节。细节熠熠生辉,严谨精致,令人浮想联翩……正是这些细节才使新怪谭的世界和我们自己的世界如此相似,两者同样清晰易辨,塑造精良。它举目可见,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巴洛克式的华丽细节”(2003年4月29日留言)。五年后,杰夫•范德梅尔异曲同工地如此形容新怪谭:“一种以都市为舞台的架空世界小说,它颠覆了传统奇幻中常见的浪漫传奇场域,转而取材复杂的真实世界作为创作起点,并结合科幻奇幻两种元素。新怪谭的一大特征是在其文风效果氛围营造中,超现实或罪案恐怖元素十分常见”(页21)。柴纳•米耶维在《科幻与奇幻运动之论文集》中,不仅描绘了新怪谭的内容,也给出了它诞生的理由,他写道:“一场高质量幻想作品的井喷正在全球,或主要在英国推想小说界出现,这些作品展示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栩栩如生的虚幻现实,五花八门的作家也都跻身创作。而新怪谭运动正是为这现象正名并使其言之成理”(页49)。
  
  新怪谭一词对作家、评论家、读者和出版商都相当有益,无论其旗下成员是否愿意自己被打上如此标签。新怪谭“生存还是死亡”尚无定论,但它存在的事实却不容置疑,即使它“云遮雾罩得要死”(页48),即使它始终备受争议。
  
  追本溯源
  
  杰夫•范德梅尔在《新怪谭依然在?》(2008)一文中提出,新怪谭这种渐为人知的文学类型,其真正出现远远早于那场声势浩大的网上争论(页19)。正如柴纳•米耶维(其小说与评论同为新怪谭运动中流砥柱)和罗杰•卢克赫斯特,范德梅尔在杂志《奇诡怪谈》的那些古老怪谭中探寻新怪谭的源头。他们都特别指出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和克拉克•艾希顿•史密斯为前辈先驱,认为其作品公然挑战现有门类流派的樊篱。洛夫克拉夫特和史密斯两人在现代恐怖、奇幻和科幻这三大推想文类中都影响深远,追随者众,这只更说明新怪谭正处于三者那本就含糊不清的界限之间。范德梅尔的追溯之旅贯穿上世纪60年代的科幻新浪潮运动(哈里森即该运动一员大将),至80-90年代由克里夫•巴克的黑暗怪诞小说所领衔的“恐怖文学微复兴”。诺曼•斯宾拉德于2006年发表《名过其实》一文中走过的道路也如出一辙。文中甚至举出更多细节,揭示当今新怪谭的怪诞特色在老一辈作家如鲁迪•卢克、杰克•万斯、迈克尔•莫考克(杂志《新世界》的作者兼编辑),以及马修•休斯等人的作品中早有先兆。有些评论人因此认为,这些“前身”反而说明新怪谭作为独立的次文类站不住脚。
  
  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还顺带出一个有趣现象,即把新怪谭与新千年初期所谓“英国科幻大繁荣”  挂钩。《科幻研究》2003年11月刊“大繁荣专题”中,柯林•格林兰和肯•麦克劳都提到了新怪谭(页485,487);《第三选择》网站上人们多次讨论新怪谭主力军是否正由英国作家构成,也或多或少地表示赞同。而雪莉尔•文特在《外推》柴纳•米耶维作品专刊的前言里同样谈到大繁荣,她称之为一场“英国科幻与奇幻文学的复兴”(页197)。
  
  尽管众说纷纭,英国作家柴纳•米耶维的新怪谭掌旗人地位却几乎是一致公认的。米耶维是新怪谭最知名最成功的作家,也是其意见领袖。范德梅尔认为米耶维的《帕迪多街车站》(2000)正是新怪谭麾下第一本主流出版物,即使新怪谭一词三年后才出现;其他人也差不多持相同观点。在《帕迪多》及其后续《伤痕》、《钢铁议会》(即巴斯-拉格系列,书中皆出现新克洛布桑城邦),还有短篇小说集《寻找杰克》里,都鲜明表现出种种米耶维式风格——独到交织的奇幻科幻侧流荒诞等多类元素,铺天盖地的细节描写,以及强烈浓郁的政治色彩。评论界多认为这些作品堪称新怪谭范本,是理解该文类的首要读物。
  
  赋名始末
  
  不过,针对“新怪谭”这个名字的争议,是从2003年4月29日才真正开始,当时作家兼评论家迈克尔•约翰•哈里森在幻想杂志《第三选择》的讨论板上贴出了那段如今人尽皆知的追问(见上文)。接踵而来的大争论在幻想圈已成为一个传奇,众多相关人等云集一堂,包括斯特芙•史文思顿、阿拉斯泰尔•雷诺兹、贾斯汀娜•罗伯森、杰夫•范德梅尔、杰弗里•福特等,他们的作品都被划归新怪谭一派。要给那些讨论做精确总结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来实在太长,二来人们在网上发言时往往不假思索,随心所欲,甚至醉得语无伦次。
  
  直至讨论板上硝烟渐散,一切依旧尘埃未定。那些把分门别类视为禁锢思想的作家读者们大多对赋名行为本身极其反感。而人类学科班出身的米耶维本人,则在《轨迹》杂志2003年底的一篇文章中对此予以回应,提醒读者所谓文类标签只不过是用于讨论和理解的工具而已(页8)。鉴于新怪谭一词所引发的追捧和激辩,也很难坚称它对读者和学者一无是处。
  
  不过这个“新”文学形式的确有两方面初战告捷,随后几年间陆续发表的相关评论和访谈更巩固了战果。第一是新怪谭和一直作为“奇幻”销售发行的传统奇幻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新怪谭是介于现有文类之间的边缘事物,定位模糊;第二是作品的政治尺度。先看第二方面,斯特芙•史文思顿明确指出新怪谭的一大关键特色正是其政治敏锐性。公然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米耶维,就一直在披着幻想外衣写政治,尤其是巴斯-拉格系列的第三部《钢铁议会》(2005)。他还宣称,新自由主义堕落的恶果促使新怪谭为“开启一种结合现世政治民生的可能性”应运而生(页50)。他说,新怪谭,只能是一种“后西雅图小说”  ,植根于真实史政的土壤。但这些文本并不会给出乌托邦式简单的政治结果,即便在马克思主义者米耶维的作品中,普罗大众的革命也往往怅然落幕。新怪谭中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污杂混乱,角色们不会全都从此幸福快乐到永远,也别指望每次剧终都善恶有报大团圆。
  
  政治斗争还不仅仅发生在文本内。一些观点认为,赋名行为本身就天生具有政治性。迈克尔•约翰•哈里森说破了这一点,他写道:“若我没有投身角逐,开篇明义,在这儿写写客座社论,在《卫报》那儿做做文评,那我等于是把我(还有我喜欢的那些英国作家)的作品扔给迈克尔•莫考克或者大卫•哈特威尔任其评说了。……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争夺命名权的战斗。争夺命名权也就是争夺所有权”(2003年4月30日留言)。贾斯汀娜•罗伯森后来扩展了这段话:
  
  “这就像文氏图,对吧?每个创作者手头都有一大堆事,有些是亦步亦趋,有些则独辟蹊径。把这些放一起就有了一张全景图,可以看到某人在某一特定时刻正在做什么。……问题是,不管你乐不乐意,图上所有圈圈都受政治经济因素支配。身为人类,你必须考虑价值(质量)问题,任何事对你来说都有某种程度的利害关系。科幻/奇幻这个标签在当代文学市场里究竟价值几何,看看给价就知道了。这标签可真强,所以玛格丽特•爱特伍德的公关想方设法不让它出现在《羚羊与秧鸡》的任何主流业界评论中。……死不承认这些区别,只不过是一种恼羞成怒,虽情有可原,却实在不够坦率真诚。这就是一场战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2003年4月30日留言)。
  
  赋名之争带来前文所说的第一方面:书店奇幻书架上 “主流”的“模式化”的三部曲奇幻作品汗牛充栋,新怪谭作家们却完全不走同样套路。当然,在拒绝老套突破桎梏的革新队伍里并非只此一家。都市奇幻、“原生奇幻”、当代奇幻 、后现代奇幻,还有奇幻/魔幻现实主义,这些幻想次文类都没把读者和出版商的成见放在眼里,也不屑于重回早期现代欧洲去寻求灵感。可是,这些作品不如所谓传统奇幻那么容易出版。一旦作家们再行扩土拓疆,加入科幻、超现实和一点点惊悚怪诞元素时,情况就愈加艰难。而新怪谭界限模糊,尤其在米耶维屡获市场成功之后,更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对此范德梅尔作过专门讨论。新怪谭畅销热卖,出版商趋之若鹜,那些永远徜徉于主流之外的诡异作品也随之出版(页20)。
  
  时过境迁
  
  范德梅尔2008年描述的境况无疑持续不了多久,即使在其后几年里尚有表现。(连他自己都在2009年6月时说:“新怪谭这个词儿就算和18个月前相比都显得消停多了。没准再过18个月它又会生猛起来。”—— 2009年6月1日博文)从积极一面看,他与妻子安•范德梅尔合编的《新怪谭选集》(2008)直至首版近两年后仍在印刷。有些人比如斯蒂芬•克洛兹,仍在博客上讨论新怪谭,贴出范德梅尔在选集里提供的书单(2009年5月31日博文)。评论界学术界也仍在使用这个词,而若不局限于作品自身,同时也对其诞生过程中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入研究的话,“新怪谭学”更将长盛不衰。
  
  再说点更实用的,喜欢上述作家的同学若想更多了解,这儿还有很多名字值得关注,老中新生代都有。范德梅尔的书单不但几乎涵盖了上文所有人,还包括:理查•卡尔德、迈克尔•思科、玛丽•简特尔、凯茜•考佳、杰伊•莱克、马文•匹克、杰弗里•托马斯和康拉德•威廉姆斯,等等。孟都尔颂和詹姆斯也提到了另外一些作家:哈尔•邓肯、K•J•帕克、斯蒂夫•科坎、乔•艾伯康比、斯蒂芬•亨特、凯莉•林克、乔纳森•卡罗尔、特德•姜、詹姆斯•莫罗、帕特里克•奥利莱、约翰•科罗里。其中有好几个出现在文学杂志《联合》第39期《新浪潮寓言家号》(2002)的主打名单中。从这次刊名和主打名单就可以看出新浪潮和新怪谭之间前身后世的承袭关系了。
  
  当然,哈里森2003年提出的那堆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定论。最新的一个说法是 :“摒弃传统奇幻之老套臃肿陈词滥调,代以融合科幻、奇幻、超现实、魔幻现实及洛夫克拉夫特式恐怖元素的手法,注重雅俗共赏,中兴幻想文学的一种奇幻新范式”(雪莉尔•文特,页197)。如此看来,即使《帕迪多街车站》出版已近十年,即使《第三选择》大争论爆发也逾六年,即使褒贬不一,对那些乐于幻想界锐意创新的人来说,新怪谭来日方长。
  
  参考书目
  
  1. 《澳大利亚2005年度最佳科幻奇幻小说集》前言,比尔•康格里夫和米歇尔•马夸德编。Prime Books出版社,2006年
  
  2.  迈克尔•约翰•哈里森于2003年4月29日在“新怪谭”一贴中的发言。http://www.kathryncramer.com/kathryn_cramer/the-new-weird-p-1.html.
  
  3.  迈克尔•约翰•哈里森于2003年4月30日在“新怪谭”一贴中的发言。地址同上
  
  4. 《奇幻简史》,爱德华•詹姆斯和法拉•孟都尔颂著。伦敦Middlesex大学出版社,2009年
  
  5. 《读〈新怪谭〉》,斯蒂芬•克洛兹于2009年5月31日发布于博客。http://mentatjack.com/2009/05/31/reading-th-new-weird/.
  
  6. 《科幻小说》,罗杰•卢克赫斯特著。剑桥政治出版社,2005年
  
  7. 《众说纷纭大繁荣》,肯•麦克劳等多人著。《科幻研究》第30期(2003年),页483-491。
  
  8. 《乱弹奇幻》,柴纳•米耶维著。《轨迹》2002年3月刊,页4-5,页74-76
  
  9. 《科幻与奇幻运动之论文集》,柴纳•米耶维著。《2005年星云奖作品展》,杰克•丹编。纽约Roc Trade出版社,2005年。
  
  10. 《新怪谭》,柴纳•米耶维著。《轨迹》2003年12月刊,页8,页74
  
  11.  贾斯汀娜•罗伯森于2003年4月30日在“新怪谭”一贴中的发言。http://www.kathryncramer.com/kathryn_cramer/the-new-weird-p-1.html.
  
  12. 《名过其实》,诺曼•斯宾拉德著。《矢量》第245期(2006年1/2月合刊),页12-16
  
  13. 《联合》第39期《新浪潮寓言家号》,彼德•斯特劳布编,2002年下半年刊
  
  14.  斯特芙•史文思顿于2003年4月29日在“新怪谭”一贴中的发言。http://www.kathryncramer.com/kathryn_cramer/the-new-weird-p-1.html.
  
  15.  斯特芙•史文思顿于2003年4月30日在“新怪谭”一贴中的发言。地址同上
  
  16. 《新怪谭书单》,杰夫•范德梅尔于2009年6月1日发布于个人网站。http://www.jeffvandermeer.com/2009/06/01/new-weird-reading-list/
  
  17. 《新怪谭依然在?》,杰夫•范德梅尔著。《纽约科幻评论》第237期(2008年),页19-21
  
  18. 《柴纳•米耶维作品专刊:前言》,雪莉尔•文特著,《外推》第50期(2009年),页197-199


评论
🐧人间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