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莱博维茨的赞歌》是《辐射》系列的根源圣经,是核聚变,那《亿万光热》便是又将《辐射》重新进行文字上的本土化表达的核裂变,最后形成了一个有趣的闭环。这种衔尾蛇样的结构并不意味着《亿万光热》生而平庸,可能是因为严苛的审查机制,也可能是中国人更喜欢僵尸,即使是在末世文学、原子朋克已经发展相当长时间的今天,我们也未能见到过许多东方核战后背景的文化作品。(说来真的很怪。56年美国还有核打击中国的详细计划呢。)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康米主义的作品就实在难能可贵了,(怕被扣历史虚无主义帽子的估计都没胆写吧)毕竟核爆后不只有可乐和宗教,还有伟大的劳动人民、组织、和苏联笑话。通俗小说都有叙事主题,那么作者打造一个这样光怪陆离的世界,是想为何种主题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