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点评 投票 小组 唠叨 问答 活动 相册 资料 用户 我的社区

亚朗近现代史

2019-05-27 22:53:39
0
1728

随着东地中海海战惠人的失利以及各国兴起的排惠浪潮,惠在在地中海的势力逐渐衰微。17世纪下叶,亚朗军阀穆塔克崛起并统一了亚朗地区,清除了惠人在亚朗的特权,建立亚朗王国。

在穆塔克及其儿子的励精图治之下,亚朗重建了统一的秩序,应对了来自历巴赫的压力,取惠人而代之建立了联系地中海和红海的商队,大力发展商贸,与泰欧人、历巴赫人竞争。

但王朝的统治并不长久,从第三代开始内政变得腐朽、紊乱,国王更迭频繁,贵族们争夺权力,商人在地中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国内经济凋敝。民主革命思想从荻洲传来,工商业阶级以尊王为口号发起革命,得到王室的支持,在1762年击溃了篡权贵族,筹备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此时王国军队领袖发动政变,清洗革命者,抢夺宪法修订权,仍然建立君主立宪制,将国王权力彻底架空的同时将“议会”的立法权、行政权掌握在军队的手中,建立军政府白色统治,打压国内革命分子,查处、封禁有革命倾向的组织,国内民众变得闭塞,经商权力被军政府牢牢把控。

1791年亚朗运河被政府修缮,荻洲国家通过运河与次大陆与远东经商,亚朗军政府不断调高路费和关税以资高层享乐。军政府愈发腐朽,多年的“和平”亦使得军队战力滑坡。

不满于亚朗军政府收取高额路费的泰欧与亚朗谈判破裂后于1813年发动战争,九佩索随后加入,亚朗遭遇溃败,不得不让出运河权力,泰、九两国得到定价权,亚朗沦为实质上的半殖民地。

随后泰、九两国的介入,亚朗国内民众重新“开眼看世界”,吸收来自荻洲的先进思想,要求改革的呼声愈发高涨,却被军政府与泰、九两国军队联合打压。在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当中亚朗依然保持着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渐落后于世界。

1880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荻洲,九佩索、泰欧等国自顾不暇,运河给亚朗带来的微薄收益亦随之减少。1881年改革派逼宫要求改革,军政府被迫做出妥协,主导改革,建立没有实权、议员实际上由军政府指派的议会,学习泰、九两国的法律体系修订民法,开放书禁、报禁,允许国民出国,等。

1881年改革使得亚朗部分国民得以富有起来并更多地接收荻洲先进思想,一些特权阶级和富有阶级被派往九佩索考察、留学。被誉为亚朗思想先驱的巴斯塔从九佩索留学回国后认为国内存在过多弊端,亟需更多的改革以使国家走向富强,避免被强国鱼肉的命运。巴斯塔创办报纸,宣扬自由、民主的改革思想,得到了大批支持者,其中包括后来的亚朗“国父”卡尔斯洛。巴斯塔的行为激怒了军政府当局,于1888年被捕入狱,次年因叛国罪而被处决。

荻洲局势持续恶化,亚朗军政府希望趁机取消泰、九两国特权,取回运河完整权力,与新兴国家斯菲尼亚签订协议结盟,并在国内对军队进行改革,透支国库购买先进军备,训练新军。1890年荻洲大战爆发,因与斯菲尼亚的协议,亚朗加入军国同盟一方,消灭泰欧在亚朗运河的驻军,并在海、陆(以历巴赫地区为主要战场)两线与泰欧爆发全面战争。

1894年亚朗在前线开始溃败,因与斯菲尼亚海军配合严重失误导致东地中海海战当中海军被泰欧全歼。国内反战情绪异常高涨,夹杂其中的革命思想迅速传播,促成了1895年的亚朗革命,革命党冲入首都尼斯法将军政府高层屠杀,全城搜罗军政府余孽并杀害。革命党代表仓促宣布退出荻洲大战,前线军队撤退回国。

革命胜利后,长期没有实权的王室得到保皇党的支持,意图建立君主专政国家;而受巴斯塔影响的共和派则拒绝将权力交给王室,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多个派别在新国会当中争持不下,随后爆发多次内战。

军政府残余的梅夫卡特(西奈)军阀头子纳穆塔割据梅夫卡特,在内战当中保持中立,但积极参与到沙伽罗局势当中。保皇党在1898年赢得第一次内战,意图收复梅夫卡特半岛,与纳穆塔谈判。谈判取得进展后,1899年纳穆特撤回在沙伽罗的军队开往尼斯法,实际上取得军政大权,被认为是军政府复辟时期。

1901民主派拉纳党领袖塔桑胡斯发动新一轮内战并战胜纳穆塔,屠杀梅夫卡特军阀余孽,处决国王,上台后开启白色恐怖统治,大举清算军政府派、保皇派甚至温和民主派,并且急于出军攻打沙伽罗。

然而东征军在沙伽罗出师不利,加上国内的高压政策引得非常多的不满,温和民主派和保皇派联合起来,推翻了执政仅一年的塔桑胡斯政府。由于前任国王已经被处决,只好找来了5岁的王子出来做傀儡,随后的三年内为王国复辟时期,政局相对稳定,但执政者一直在清洗拉纳党和军政府派,而温和民主派对王国的众多政策积累了许多不满,最终导致了分裂。

这些年里温和民主派组成了卡尔斯洛领导的巴斯塔党,卡尔斯洛利用稳定时期在王国军队中发展自己的势力。趁王国分裂,军政府派和拉纳党都分别再度出来搅乱局势。随后的五年时间里,卡尔斯洛逐步击败所有对手,于1910年统一亚朗,大权独揽,建立亚朗共和国,实行独裁共和制。

评论
🐧人间办事处